top of page

* in Chinese version only

「古蹟前行」文化遺產計劃—大埔:「天工開物 埔民造物」專題展覽

Art Exhibit

本計劃透過遊走社區,尋訪大埔的古蹟建築、非物質文化遺產、工藝,通過跨世代和跨界別合作,蒐集口述歷史和日常生活故事,重現社區魅力。

去年我們以「山— 林—花—川」為題,在大埔的自然空間中穿梭,讓公眾認識大埔豐厚的社區文化遺產,了解新界鄉郊、農業、休閒娛樂和政治歷史。今年計劃再度聚焦大埔,從山川之間走進市區,了解大埔作為香港戰後工業重鎮的歷史和地位。


戰後香港人憑着「香港製造」的口碑一躍而上,躋身「亞洲四小龍」之一。回溯當年的工商歷史,主要聚焦九龍一帶,容易忽略新界人如何接觸和適應工業化社會。大埔曾經是傳統的漁農業社會,但家庭式工廠與工業開始林立。各式產業如醬園、酒廠、棉胎廠、手套廠等如雨後春筍出現,為區內居民提供生活百貨,提供大量就業機會。大型企業如嘉道理兄弟及其合夥人創辦的太平地氈,以地氈工藝聞名於世。一九七零年代,大埔被規劃成第二代新市鎮,發展大埔工業村,吸引當年的電子業龍頭康力生產收音機、電子錶、卡式帶錄音機,甚至電視遊戲機。嘉士伯、日清、益力多等外資公司亦相繼進駐,確立大埔工業村與國際商貿的連繫。即使一九八零年代後,製造業出現「港資北上」現象,這段歷史依然印證香港人戰後復甦及迎難而上的精神所在。

展覽分成三個部分,第一區為大埔工商業發展史,和被遺忘的工廠紀錄;第二區以紡織、風味和產品為主題,細數由戰後至今傳承下來的工業與工藝;第三區則是「埔民」們的口述歷史。展覽希望從歷史、文化、回憶等多角度重塑大埔,讓我們重新了解這個社區。

_

⛰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︰「古蹟前行」文化遺產計劃
本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,香港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辦,透過遊走社區,尋訪大埔和深水埗的古蹟建築、非物質文化遺產、工藝,通過跨世代和跨界別合作,蒐集口述歷史和日常生活故事,重現社區魅力。

🏤關於我們
香港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@hkrcheritage(前身為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)於2005年成立,一直積極舉辦古蹟保育活動。我們將繼續秉承宗旨,推廣香港歷史文化,建立知識交流平台,鼓勵大眾參與社區文化遺產保育,建立社區身份認同。

更多活動

公眾場次:待定
學校場次:由老師提供日子以作安排

【學校報名】2025-2026 賽馬會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眾教育計劃 —— 「繽紛非遺」大坑舞火龍主題活動

2025-2026 賽馬會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眾教育計劃 —— 「繽紛非遺」長洲太平清醮及大坑舞火龍主題活動 現已開放接受學校全年報名!

公眾場次:待定
學校場次:由老師提供日子以作安排

【學校報名】2025-2026 賽馬會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眾教育計劃 —— 「繽紛非遺」長洲太平清醮主題活動

2025-2026 賽馬會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眾教育計劃 —— 「繽紛非遺」長洲太平清醮及大坑舞火龍主題活動 現已開放接受學校全年報名!

2025年7月12日(星期六)

【香港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X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聯合講座】海上航行的明燈:青洲燈塔的百年守望

「有燈,就有希望。」在航海技術尚未成熟的年代,茫茫大海充滿未知。矗立於岬角的燈塔,是船員們唯一的指引。作為早期航運貿易的關鍵設施,燈塔猶如暗夜明燈,為船隻指引方向。

Hong Kong Resource Centre for Heritage ©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