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
日期:2024年1月至3月期間 時間:40分鐘至1小時
|活動地點:校內
大埔古蹟前行— 英治時期下的新界
【講座】回憶船灣︰英治時期下的新界村落 本講座主要以船灣的客家歷史和文化,勾劃出新界鄉村的生活形態和發展,並介紹一些建築知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,了解地方故事。
時間和地點
日期:2024年1月至3月期間 時間:40分鐘至1小時
活動地點:校內
關於本活動
【講座】回憶船灣︰英治時期下的新界村落
清政府曾實施遷界令和復界令,不少來自中原的客家人南下遷至新界,在山地和沿海一帶興建客家村。大埔船灣鄉是其中一處客家村落聚集的地方,原本有12條客家村,其中11條客家村進行鄉約聯盟,連繫詹、盧、李、陳、張等姓氏。村落開基由二百至四百年不等,擁有多座百年祠堂,表現中國鄉土社會的慎終追遠美德。
有別於山系客家人,船灣客家人採取「半農半漁」的生活方式,在務農之餘,還會捕魚,供奉關帝和天后為信仰。秉承客家人勤儉樸實的品格,村民重視子女教育,自發籌募經費,興辦學校,培育不少莘莘學子。船灣客家人在英治時期也受到當年移民政策影響,不少年輕村民移居英國、荷蘭和歐洲等,從事餐館和其他勞動階層工作。轉眼半世紀已過,年輕村民也雲鬢蒼白,回流船灣,居住祖屋,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。
本講座主要以船灣的客家歷史和文化,勾劃出新界鄉村的生活形態和發展,並介紹一些建築知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,了解地方故事。
【活動詳情】日期:2024年1月至3月期間時間:40分鐘至1小時對象︰中一至中五學生人數:100人以上活動地點:校內費用:全免合適科目︰歷史、中國歷史、公民與社會發展科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