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大埔官立小學的木棉守衛者 — 周金生

  • hkrch4
  • 2024年7月1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已更新:4月25日

周金生近照(相片來源:受訪者)
周金生近照(相片來源:受訪者)
位於大埔圓崗山上的大埔官立小學舊址,種有一棵巨大的木棉,樹下見證幾代師生感情(相片來源︰大埔官立小學)
位於大埔圓崗山上的大埔官立小學舊址,種有一棵巨大的木棉,樹下見證幾代師生感情(相片來源︰大埔官立小學)

當我們提起母校,哪些畫面會在你的腦海中浮現?自1946年創辦以來,大埔官立小學經歷了數次遷移與改建。從位於大埔墟大埔道(即現時廣福道)的租借平房,到運頭角里小山崗上的古雅校園,再至現在坐落於太和路的現代校舍,其中,學校在小山崗上停留了最長的時間,超過四十年,內外草木扶疏,環境優美。那些稚嫩的孩童如今已成為了成熟的大人,但他們仍以各自的方式,守護著校園內那棵象徵母校回憶的木棉樹。

 




新的木棉樹於二零零九年重新栽種在新校舍,左方第一位人士是周金生先生(相片來源︰大埔官立小學)
新的木棉樹於二零零九年重新栽種在新校舍,左方第一位人士是周金生先生(相片來源︰大埔官立小學)

周金生與大埔墟有著深厚的連結。他自幼居住在仁興街的二層老舊磚瓦房子內。周生最初的學校是大埔公立小學,在1957年,他通過了考試並轉學到大埔官立小學。時光流轉至今,他不僅是大埔官立小學的校友,還擔任著小學校友會的主席,繼續為母校奉獻。周金生常憶起當時校內木棉樹下的花海:「啲木棉花開咗之後,成個地下好似雪咁白色嘅,好靚!」而現在新校園內的木棉樹,正是周生建議栽種的,代表著記憶與歷史的延續。



爭相報讀 大埔官小乃城中熱話

 

在沒有免費教育政策的年代,「唯一唔洗交學費就喺官立小學」,僅收取五毫子堂費。除了教育成本低廉之外,大埔官小還提供了良好的學生健康保障計劃。護士會定期來校施打預防針,並且每年都有檢查牙齒的服務,學生還可以前往政府診所接受牙醫的後續治療。此外,作為官方運營的學校,大埔官立小學的教師多數來自教育專業院校,比如葛量洪師範學校。低廉的學費、完善的學童健康服務以及優秀的教師團隊,無疑是大埔地區以及鄰近的粉嶺、沙田和上水的家長選擇為孩子報考大埔官立小學的重要原因。

 

當然,優質學校總伴隨著激烈的競爭,「沿線嘅九廣鐵路 (即現時的東鐵) 最出名嘅小學,所以好多人都慕名一定要考到入嚟。」學生必須在現場完成語文和算術考試,由此窺見,在眾多報考者中脫穎而出並成功入學並非易事。




女同學在修家政課(相片來源︰大埔官立小學)
女同學在修家政課(相片來源︰大埔官立小學)

實用技能培養 為學生成長鋪路

 

學校除了提供傳統的中文、英文和數學等基礎學科之外,大埔官立小學也不忘關心學生的未來發展,「當時嘅社會環境都係中下層嘅多,男仔讀完小學唔一定考到中學、繼續讀中學。」有鑑於此,在追求學術成就的同時,還特別開設了技能學科。這些課程旨在讓學生掌握至少一項實用技能,以應對可能無法升中學的情況。

 


大埔官立小學的舊校舍原貌,圖中有春暉園的牌坊,牌坊後方的公園位置是農業科的農場(相片來源︰大埔官立小學)
大埔官立小學的舊校舍原貌,圖中有春暉園的牌坊,牌坊後方的公園位置是農業科的農場(相片來源︰大埔官立小學)

「做木工搵到食啦,識種嘢又搵到食啦。」男生們需要修讀農業常識課和木工課。學校配備了農田,供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親身體驗種植和收割的全過程。在農業常識課中,每六名學生一組,他們會種植椰菜、包心菜等易於生長的蔬菜,等到收成季節,他們可以將所種植的產品帶回家中食用。木工課則要求學生親手製作書架、抽屜和桌子等實用物品,從而學會木工技能。

 

女生們則需要修讀家政課,學習縫紉、編織以及家居整理等家務技能,例如學會鋪床等。學校設有專門的房間,讓學生實踐打理家庭的技能。

 

透過這樣的課程安排,反映出當時社會對男女預期角色的傳統觀念。大埔官立小學不僅關心學生的當下學習,也為他們的未來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

舊校內有一坐中式涼亭(相片來源︰大埔官立小學)
舊校內有一坐中式涼亭(相片來源︰大埔官立小學)

多彩秋夏 活學活玩的校園生活

 

秋日裡的大埔官立小學變得獨特而迷人。「尤其我哋學校球場好大,咁大棵木棉樹,下面仲有幾棵細啲嘅木棉樹,全個球場好似落咗雪咁。」周金生回憶著木棉花如雪花般飄落,覆蓋整個球場,孩童們在花海中踢著木棉花球,這畫面讓他至今難忘,帶著笑意懷念往昔,「呢個就係我懷念母校嗰時,諗吓諗吓自己都會笑岀嚟。」

 

這片運動場還會用作舉行聯校陸運會陸運會,大埔官小的學校在跳高和長跑項目上尤其聞名。而在場地盡頭的山坡上,即鄰近現在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之地,有座由花崗岩建造的勳臣閱台,常作為全校集會之地。

 

初夏不僅為大埔官立小學帶來了盛開的木棉花,還伴隨著各種課外活動。童軍每兩周便會在學校後山進行露營,「玩得好開心㗎真係,係好辛苦,但當時唔覺。」即便活動過程中有辛苦和挑戰,學生們的歡笑和樂趣讓這些辛勞顯得微不足道。在露營期間,學生們也會經歷共享的時刻。當肚子餓時,他們會互相分享食物,這不僅滿足了飢餓,更深化了同學間的情誼。

 

秋季旅行則是學生們期待不已的另一個焦點活動。周金生回憶道,「去旅行前嗰晚點都瞓唔着。」旅行前夕,學生們常常因為興奮而難以入睡。他們會前往林村河邊進行戶外活動,玩水和探索自然,這些經歷無疑為學生們留下了珍貴的回憶。


撰文︰何詩雅

Comments


Hong Kong Resource Centre for Heritage ©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